查看原文
其他

有如走路的是枝裕和

2016-04-05 青柠  深港书评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e0171kmqxam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Gontiti步履不停》





“天地有情”,而人在其中。人性无需再通过社会性大事件来反映,它就呈现于埋藏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。这是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认为的观点。“有如走路的速度”,正是不疾不徐漫步寻常巷弄、关注日常琐事的姿态。


是枝裕和的电影漫步 

青柠 | 文




是枝裕和


据说法国电影代理商看了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《步履不停》后大失所望,觉得“电影太家庭化了”“地方色彩太浓了”。不过,也有不少观众看了电影后对是枝裕和说:“你怎么会知道我母亲的事?”



《有如走路的速度》

 (日)是枝裕和 著 

陈文娟 译 

南海出版公司 

2016年2月版 


这部《步履不停》寄托着导演对母亲的哀思,充满温暖的回忆,再加上演员树木希林的精湛演绎,片中的母亲形象生动传神,令人过目难忘。例如开场有场戏,母亲迎接久未回家的儿子和儿媳,儿媳忘穿拖鞋,母亲突然拿起拖鞋弯着腰追上前去,摄影师对导演说:“太棒了……那个弯腰的姿势。”又如扫墓回来的路上,年迈的母亲牵着儿子的衣服后襟蹒跚爬台阶,令人泫然欲泣。



《步履不停》电影剧照


是枝裕和在随笔集《有如走路的速度》(台版名为《宛如走路的速度》)中就自己的创作以及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,文章皆短小,但披肝沥胆,情见乎辞。《影像的周边》一辑真诚披露自己的创作理念,《日常风景》和《似远而近》两辑是温馨的家族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,《谈演员》一辑讲述和自己合作的演员们的精彩故事,《在媒体之间》一辑则是他对媒体和俗见的批判,《三月十一日,其后》一辑则讲述日本“三一一”地震对自己人生和创作的潜在影响。


是枝裕和说 “宛如走路的速度”这个标题他用过三次:他拍的一部纪录片的片名、他的专栏名,最后是书名。很显然,“宛如走路的速度”这几个字对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,是理解他的人生、创作和思想的关键词。


“宛如走路”,是不疾不徐漫步寻常巷弄、关注日常琐事的姿态。漫步这个因素,在是枝裕和的每一部电影中,其实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呈现:《步履不停》中父亲每天雷打不动的散步,以及全家扫墓时在山路上的行行重行行;《如父如子》结尾父子在一高一低两条山路上行走的和解旅程;《海街日记》中有四姐妹结伴行走于海边的场景。在主角们的款款步伐中,是枝裕和电影的节奏悠悠然浮现了。


《步履不停》电影海报


是枝一度对社会性事件非常关注,但现在更喜欢的是对类似这些日常生活细节的表现:母亲都怎么帮洗完澡的孩子吹头发?并肩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一家三口怎么排序?亲人以怎样的方式牵手?儿子出现在父亲眼前时父亲在意什么?这些都是他的近作所汲汲关注的家庭日常光景。是枝认为:


人性无需再通过社会性大事件来反映,它就呈现于埋藏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

“宛如走路”,是对走路者——人的关注,用是枝的话来说就是:要更关注人而不是剧情,人比剧情重要。对人的关注还有一层意思是将人放在世界中,成为世界的一部分,而不是以自我为世界的中心,这样才能拍出“天地有情”的境界。


《步履不停》电影剧照


“宛如走路”,还意味着轻松上阵,意味着风景无须连贯的诗意,以及余味和留白。经常有人指责是枝的作品越来越轻,越来越平淡,越来越干净。唐诺对康拉德作品的解释,其实同样适用于解读是枝的作品:


画面与画面之间没有因果关系,只是画面并陈,因而它就有了各种可能、各种关系和各种解读,最终它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更接近于诗的。


是枝的影像,当然是诗的,而且是东方意境的诗意,每一个画面都注重留白和余味,如小津所说,电影是以余味决胜负。对是枝来说,余味和留白还包括电影不提供供人解读的“讯息”,如诗人谷川俊太郎所说:“诗并非讯息,讯息不过是有意识而获致的结果,而诗是无意识的产物。”所以,是枝抗拒对他的电影所作的符号或标签式解读,他也反对迈克·摩尔的《华氏911》那样结论先行的电影,同时也拒绝在自己的电影中轻易裁断和评判人的好坏对错。

 




是枝裕和

日本电影导演。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,他的作品题材多具社会关怀,充满人文主义色彩。作品风格朴实,注重内省,影片中常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。


1995年《幻之光》获威尼斯电影节导演新人奖/最佳摄影奖

1995年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影片

《幻之光》被认为是90年代中最好、最细腻的电影

2009年《步履不停》获得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


 
童年的是枝裕和好萌,有木有




年轻的贾樟柯与是年轻的枝裕和的合影




母亲牵着儿子的衣服后襟蹒跚爬台阶片段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010b6W36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
亲可能,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  


鸟儿终于落地 |  足球史传奇 | 惊人之吻 |  杀嘲鸫 & 杀死一只知更鸟 |  与人类与疾病的斗争相比, 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值一提  | 她写情欲,只见美感,而无猥亵  | 人之所以异于电脑者…… |  天才与梅毒:原谅大咖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 | 带枪的狄更斯,嗑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  |  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  |  明日的餐桌上是有机,还是转基因? | 推西西弗上山的金伟竹 | 以色列需再次“出埃及”回归流着蜜与奶之地 | 王尔德:颜色不一样的烟火 | 什么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围城? | 我们人人都是斯通纳 | 令中国文人日夜萦怀眈眈逐逐的那些…多余之物 |   茨维塔耶娃 

点赞、转发也是极好的~么么哒~

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